贝卡谷地之战中无人机的运用

分类:行业新闻 |点击: |作者:佚名

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,无人化作战已成为当今战场上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,各类无人作战平台层出不穷,无人机更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代表。无人机凭借成本低廉、机动性强、隐蔽性高等优势,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战争,执行侦察、通信、反潜、测绘、电子对抗和攻击等任务,在海湾战争、阿富汗战争和一系列局部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1982年6月6日,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。9日,以色列空军对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导弹阵地进行闪电袭击,一举摧毁其19个地空导弹连。在随后的战斗中,以色列空军更是在与叙利亚空军的交火中创造了82∶0的战果,史称贝卡谷地之战。此战是世界压制防空作战史上的经典战役,更成为无人机崭露头角的成名之战。战役前后,以色列空军先后出动“先锋”“侦察兵”“猛犬”“鹧鸪”“参孙”等多型无人机,与E-2C“鹰眼”预警机、波音-707电子战飞机、F-15战斗机等紧密协同,执行战场侦察、欺骗诱导、电子干扰和协同攻击等任务,为无人机运用提供了实战样本,充分显示无人作战平台在现代战场上的巨大作用。

  全时侦察,赢得战场先机。自1981年4月叙利亚军队进驻贝卡谷地以来,以空军便频繁派出“猛犬”等无人机前往侦察,对叙军的以“萨姆”-6地空导弹为骨干的高、中、低防空网进行全面监视,并对其雷达制导车、导弹发射车、雷达站等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标定,甚至在以色列境内的内盖夫沙漠全比例还原了萨姆导弹阵地,展开全流程的实战演习。作战过程中,以空军始终编配一个无人机中队,专门执行电子侦察、战场监视、引导目标和作战效能评估任务。在作战进程中,无人机持续将战场实时画面回传至后方指挥所,为以空军实时指挥和精确打击提供强大的情报支持,有效创造制胜先机。

  欺骗诱导,制造火力优势。战役发起前,以空军在无人机机头位置安装能够反射雷达波的圆锥体外罩,以此来模拟战斗机雷达反射波形,并伪装成战斗机从1500米的高度入侵,给叙军雷达造成战斗机入侵假象,诱骗叙军“萨姆”-6地空导弹系统发射导弹。战役发起时,以空军将无人机作为第一波力量投入战斗,发射大量廉价的“鹧鸪”“参孙”等无人靶机发起佯攻。叙军“萨姆”-6地空导弹相继发射,消耗了大量导弹储备,结果打下的“战利品”竟是廉价的无人机。尽管叙军指挥官立刻醒悟过来,迅速下达雷达关机的作战命令,但为时已晚。当叙军制导雷达开机的那一刻,导弹制导系统的频率和信号已被以色列无人机截获。以空军利用这些信息,以反辐射导弹对叙军防空导弹系统展开精准打击。

  电子干扰,打乱叙军节奏。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“萨姆”-6导弹,在此次战役中却表现平平,原因在于以空军在无人机“骗取”的雷达频率参数基础上,展开了针对性的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。在E-2C“鹰眼”预警机、波音-707电子战飞机和陆基设备共同实施电子干扰的情况下,以空军还派出“先锋”无人机加载电子干扰装置,跟随战斗机编队实施近距离电子干扰,组成电子干扰立体网络。在叙军战机升空拦截反击过程中,以空军无人机持续开展机载空中通信干扰,使叙军雷达系统无法判定信号真伪,有效切断叙军米格-21和米格-23战机与地面指挥所的联系,使叙军战斗机飞行员陷入慌乱与恐惧中,无法有效形成拦截战力。以空军飞行员则凭借无人机作为战场通信中继,时刻保持与指挥部和彼此之间的战术联络,有效打乱叙空军反击进程,导致叙空军损失惨重。

  协同攻击,抬升作战效能。此次战役前,无人机一直作为战场辅助角色零星使用,但在此次战役中,无人机首次作为火力突击力量被大规模投入使用。针对当时无人机火力不强的特点,以空军创造性地采取混合编组战法,每个小组编配1架装有战斗部的“鹧鸪Ⅱ”无人机和1架假目标型无人机,以后者引诱叙军雷达开机,用前者捕捉雷达波束对雷达实施攻击。当叙军雷达关机时,无人机可爬升到高空盘旋,伺机再次攻击,并掩护有人驾驶飞机发起攻击。以空军利用这种战机混编无人机协同攻击的作战方式,给叙军造成巨大干扰,使其无法有效辨识目标,也不敢随意发射导弹,最终尝下战败苦果。可以说,叙利亚不仅仅是败给了科技和火力,更是败给了一种系统化的作战思维。

  如今,军用无人机早已从辅助攻击角色,发展成为涵盖低空-高空、近程-远程和轻型-重型等数十种品类的武器家族,包括但不限于察打一体无人机、隐身无人机、蜂群无人机和低空轰炸机等高科技作战平台。当然,武器装备想要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战效能,最重要的还是提升人与武器结合的深度,以及各武器平台之间配合的密切程度。(王登科)

来源:中国国防报